景德镇市的公共交通事业起步于1955年。当年9月,景德镇市公共汽车管理所成立,从南昌市调拨“万国”、“道奇”牌公共汽车各1辆,是最早出现的公交车,开辟南北方向的全长约4千米的太白园至里市渡、东西方向的全长约5千米的十八桥至新厂2条公交线路,开始市区公交运营。至同年底,景德镇市公共汽车增至4辆。1960年,景德镇市公共汽车管理所更名为景德镇市公共汽车公司,公共汽车增至6辆。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老旧公共汽车逐步淘汰,更新为绞接车(通道车)及中型客车。1984年,景德镇市公共汽车公司更名为景德镇市公共交通公司,有公共汽车86辆,其中绞接车(通道车)25辆、出租汽车13辆。至2015年,景德镇公共交通有限公司组建成立,接续改制后景德镇市公共交通公司的所有生产经营业务。此后,景德镇市的公交状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所有营运公交车均是使用年限不到3年的新空调车,且有近70%为新能源或清洁能源公交车。
与公交车同时出现的,是作为标示候车站点及方便市民查询线路的公交站牌。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公交站牌十分简陋,就是在铁管上方焊接一块印有公交线路所经站点的矩形铁皮(最早的站牌由人工用红、黑两种油漆直接写在刷过白漆的铁皮上),站牌的站藉宽度一般不超过60公分、高度一般不超过40公分,整个站牌高度在200至220公分之间,埋设于街道一侧人行道上,表明这里是一个公交候车点。这种最早出现的公交站牌是景德镇市的第一代公交站牌,可谓“鼻祖”。
到了改革开放初期,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一种样式更美观、也更耐用的不锈钢板公交站牌先后出现在景德镇市的街头。这种类似于牌匾的站牌由不锈钢管与不锈钢板组成,是景德镇市的第二代公交站牌。由于这种站牌面积比第一代站牌面积大4倍以上,因此可以展现多条公交线路所经站点,特别适合用于有多条公交线路经过的站点。到上世九十年代,景德镇市的公交站点设施逐步完善,不仅出现了雨棚式候车亭,而且公交站牌也升级为灯厢式(即夜晚也能通过站牌内的灯光看清线路所示站点)。这种灯厢式站牌就是景德镇市的第三代公交站牌。
2017年春节过后,一种能发出声音、自动动态显示公交车所经站点的智能电子公交站牌出现在景德镇市的街头。这就是景德镇市的第四代公交站牌。这种智能电子公交站牌装配到站预报系统、多媒体公众信息发布系统、后台监测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及管理软件等,通过LED显示屏全天候动态发布行经本站点公交车次(多于4条线路时滚动发布)是否到站、距离本站尚有几站等信息,当公交车到达本站时,则自动语音播报公交车次到站信息,乘客可根据所获相关信息安排行程。此外,智能电子公交站牌还可显示时间(并在整点语音报时)、天气、温度等公共信息。从静态到动态、从无声到有声、从只能白天(夜晚需有照明)看清到全天候查看,与前三式相比,第四代公交站牌的服务功能可以说是“质的飞跃”。智能电子公交站牌的出现,极大地方便了市民乘车需求,是景德镇公共交通有限公司落实建设“智慧景德镇”的具体行动,在整治城乡环境、创建文明城市、推动城市公共交通信息化建设,实现“智慧交通、科技交通、人文交通”等方面将发挥积极作用。
公交站牌从极为简陋的第一代,发展到集现代高科技于一体的智能化的第四代,折射出的是社会进步和发展,也体现出公交企业不断追求进步、努力服务社会的初心。